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何晟 通讯员 雷燕 吴安桐
2022年春晚,除夕之夜零点钟声之后,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以一曲江南古舞,五首唐诗宋词,再辅以高科技,唤醒了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实现了江南意象的再创造,并让富春山水进入全国观众眼帘。
3月5日至6日,在《忆江南》的余韵中,桐庐邀请《忆江南》主创人员之一康震、渔夫扮演者蔡程昱,文学界、文旅人士以及数十家主流媒体来到《富春山居图》实景地桐庐实地考察采风,并参与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研讨会,为桐庐如何依托历史底蕴,挖掘文化“宝库”,围绕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的目标出谋划策。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3月5日晚,富春江畔亲水平台,百余名少男少女齐声诵读桐庐相关诗词,朗朗清音、悠悠诗韵直冲云霄。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更是以富春江为幕布、岸渚为舞台,进行重新诠释与演绎。
为何《忆江南》会在桐庐重新演绎?可以说,这是无数文人墨客为桐庐和《忆江南》牵起的缘分。一江春水孕育了桐庐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的自然风光,这方山水也为曾经因贬谪、战乱、厌世而流离至此的名士们提供过安慰和庇护。东汉隐士严子陵、北宋名臣范仲淹、谢灵运、李白、苏轼等等的诗人,都和桐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忆江南》这一演出中,“渔樵耕读”各色人物所吟唱的诗歌,含有不少浙江桐庐县的地名、景点和人物元素,如七里濑、严子陵钓台、富春山……每一处都与桐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忆江南》节目的“主角”《富春山居图》中精华源自桐庐。
作为富春山居图实景地,桐庐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历史留存的瑰宝。“我们非常希望《忆江南》这样的精品文艺作品能够永久保存,并不断地被演绎、被播放,持续弘扬我们浙江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十分希望能继续挖掘、探索这个作品,激发多种衍生效益。”桐庐县文广旅体局局长方姬宇表示,桐庐将围绕春晚《忆江南》,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载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策划系列举措,全力打造浙江省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的鲜活县域案例。
“忆江南·富春山居游”游览线路应运而生。活动上,一曲《钓台古风》,以意象的手法再现严子陵钓台的山水及人文风光。随后大屏出现“黄公望”的身影,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他在600余年前的“时光”中,与大学生穿越时空“对话”,点出了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忆江南·富春山居游”线路发布。

“此次路线的设计,以桐君山、严子陵钓台、江南古村落三大景区为核心,充分挖掘、探索《忆江南》的潜在价值,激发多种衍生效益。”桐庐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布的线路中,严子陵钓台将是亮点,游客将以沉浸式的方式进行游览,由演员在景区扮演书生、樵夫等,通过演员之间的对话,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渔樵耕读”的隐逸文化,进一步了解严子陵钓台背后故事。
该县文广旅体局负责人表示,相信通过发布“忆江南·富春山居游”线路,能展现桐庐深厚文化底蕴,激发当地百姓的文化自信。“此外,这也是我们探索文旅融合的路径,借助桐庐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以核心景点串起周边乡村旅游,提升全域旅游能级。”


线路中的桐君山、江南古村落,也有其深刻含义。桐君山,因药祖桐君在此结庐隐居而得名,是华夏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是东亚隐逸文化的起源地。而“庐”字,既有家的意思,也有居所的含义,桐君山更是桐庐人民的乡愁凝结之地。这个“居”字,就引申到江南古村落。桐庐的村庄,是避世之所。今天的桐庐包括深澳、徐畈、环溪、荻浦等一村一姓的江南古村落群几乎是历代为躲避战乱而举族迁入桐庐。此次路线中的江南古村落,是富春山居生活的代表。古村落中的衍生民俗,如江南时节宴、非遗小吃、高空狮子,可以让游客深入感受富春山居的和谐安宁、富裕美好的生活状态。
线路发布仪式结束后,文学大咖们随后参观“忆江南·富春山居游”主题集市,集市以“富春山居”、“宋韵文化”为主题,通过“舌尖宋韵”、“指尖宋韵”、“国风宋韵”等三大板块,集中展示桐庐剪纸、桐君点茶、十六回切糕点、传统服饰、深澳灯彩、富阳纸伞等30余项反映富春山居和宋式生活的钱塘江诗路(富春山水)文化生态区精品非遗和文创体验项目,并在次日实地体验“忆江南”路线。
近年来桐庐文旅成绩斐然,先后获得中国最美县、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名县等称号。成功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入围2021中国旅游百强县,入选2021年度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公布的25个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地。
下一步,桐庐将开展一系列主题创作活动,围绕“忆江南•走进富春山居图”主题,推出全民艺术节、全民旅游节、全民体育节 及“浙里富春 那么乡田”、山水艺术季工艺美术双年展、富春江名人诗词组歌、药祖桐君中医药文化节等一系列文旅深度融合的文化活动,依托优越的自然禀赋、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乡村旅游基础,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一起迈向共同富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