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晚报讯 (记者 李洁)80后张鹊鸣是北京公交集团的一名公交乘务员,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问不倒的活地图”。不仅北京的近900条公交线路他熟记于心,就连公交站旁有没有无障碍通道、有没有过街天桥他都知道。而在这背后,是张鹊鸣18年来用自己的双脚踏遍了整个北京追寻的结果。、
积极主动
编写20万字公交词典
2000年,张鹊鸣成为公交集团第一客运分公司387路120060号车的乘务员。“知道干公交这一行很辛苦,可我就是特别喜欢。”即使是在休息的时候,张鹊鸣也喜欢穿着公交制服,他说这是为了让路人一眼就能识别他的身份:“如果想问路了,岂不很方便。”
张鹊鸣最初服务的387路公交车,是从“北京西站”发车,途经“西直门南”等多个重要站点,车上外地乘客多,问路的也特别多,还夹杂着各种口音。日子一长,张鹊鸣就想着编写一本公交换乘手册,把一些景点、名胜古迹、学校、医院等涵盖在内,乘客上车翻翻手册,就能一目了然。
有了这个设想,张鹊鸣便开始着手去实现。要想把环路画对、画准,必须一条条线路实地走访,到每一个车站抄写站名。17年前北京的道路虽然还不算堵,但要把当时的300多条公交线路挨个走一遍,也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由于很多线路之间根本不能原地换乘,他往往要步行很长时间。
张鹊鸣回忆,当时他抄写的站名有上万个,30多张A4纸被画得满满当当。公交线路画多了,张鹊鸣的脑子自动便有了一张北京公交地图。2003年,一本20多万字、由张鹊鸣编著的《鹊鸣公交速查词典》问世,这本词典成了不少公交人员的常备工具书,也给乘客带来了极大方便。
现在,无论乘客问起北京的哪条公交线路或是哪个公交车站,张鹊鸣张口就来,可是在成为“问不倒”之前,他有过很多被“问倒”的经历。
“刚开始大家都叫我"问不倒"之类的,我有点飘飘然了。有一回有乘客问我郡王府在哪儿,其实就是朝阳公园南门。但因为那不是一个站名,我琢磨了半天,到乘客下车也没解答出来。”这次“失手”让张鹊鸣觉得自己掌握的东西还远远不够。
“还有一次因为游客口音较重,我给指错了路,愧疚了很长时间。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从那之后,张鹊鸣以近乎雕琢的态度,更加细致地对每条公交线路进行实地考察。
“这种考察在城里顶多是日晒刮风下雨,多走点路;可是在远郊区县,有时候因为山多人稀,多少还有点危险性。”有一回张鹊鸣去昌平区高崖口村调查时,遇到了意外状况——北京357路公交车起自“昌平东关”,到终点“高崖口”有28站,而且还有好几辆区间车。
等了一个多小时后,张鹊鸣才坐车到了“高崖口”。更令张鹊鸣意想不到的是,与进山时相比,出山时更麻烦——他要在原地等两个小时才有车出发返城。“我索性凭着记忆走下去,但路上全是岔道口,方向分辨不清,也碰不到几个行人。我从早上9点开始下山,中午12点才到了山脚。”张鹊鸣说。
助人为乐
除了指路还帮解决困难
熟悉张鹊鸣的同事都知道,指路答疑的“百发百中”浸透了他多年的心血。而在为乘客服务方面,他绝非只是会指路这么简单。
对此张鹊鸣觉得很正常,“我刚工作那会儿职务还叫做售票员,现在已经改叫乘务员了,我觉得名称的改变意味着工作不再是卖票这么单一,乘务员的称谓意味着必须要全心全意为乘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有一次张鹊鸣在车上遇到一位父亲,他提着大包行李,带着双腿残疾的女儿去儿童医院看病。下车后这对父女需要通过天桥才能到达对面的医院,张鹊鸣发现后就跟车上的乘客商量,希望能临时停一下车,等他帮这位父亲把孩子和行李背过去送到医院。
“我对乘客说需要耽误大家十几分钟,大家都说没意见,甚至还有一些乘客跟我一起帮助那对父女。”最后几名乘客与张鹊鸣一起,有人拿行李,有人背孩子,把这对父女送到了儿童医院。更令张鹊鸣意外的是,当他回到车上时发现大部分乘客都没走,都在等着他们回来。
“上车后大家还给我们鼓掌,当时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特别激动。我觉得有了乘客的支持和鼓励,我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张鹊鸣说。
如今,张鹊鸣所在的路队成立了“鹊鸣志愿者服务队”和“鹊鸣创新工作室”,打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鹊鸣服务法”和“百问不烦,百问不倒”的“双百”服务法。在张鹊鸣的带领下,志愿者和业务骨干们定期到客流集中的地方,开展义务指路等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与时俱进
做一份“有温度的地图”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目前很多公交站点和公交换乘线路,乘客通过手机APP等就能方便查询。“但是站点周边的情况如何,电子地图就不知道了。比如对老年人和残疾人来说,有些换乘站点有过街天桥等,他们爬上爬下不方便,这时我就会给他们指另外一条稍微绕一些但是更方便换乘的线路。”张鹊鸣说。
对于张鹊鸣指路的准确性,也曾有乘客表示质疑。有一次几名乘客决定用手机和张鹊鸣比试比试,路线是从慧忠里东口到双井桥南。听到开始后,张鹊鸣迅速做出反应:“您坐我们387路到安贞桥西下车,步行290多米,便可以乘坐848路到达双井桥南了。”
当张鹊鸣准确说出答案后,乘客手中的手机还在等待,直到一分钟后才显示出正确答案。乘客服了。
“8月21日起938支1变更为801路,线路不变……”2011年5月,张鹊鸣还开通了微博,不时发布各种交通资讯、出行建议和温馨提示,为乘客出行提供方便。
此外,张鹊鸣还经常给一些电子地图软件提建议:“有的客户端只能输入站名还不够全面,比如一个几年没来北京的人,他只知道"小营",不知道"惠新东桥北",我想做的是能模糊查找,还有中英文对照。”
目前北京的公交线路越来越多,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而张鹊鸣也在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开展公交沿线实地调查,并重新修订《鹊鸣公交速查词典》,增加新老站名、新线路,添加英文地名站名,预计文字将达到50万字。他希望这本词典能够做成手机客户端,让乘客下载到手机里随时随地查看。整理/记者 李洁